电子族谱
家族图片

传承邓氏文化 弘扬南阳家风

南阳堂·邓氏沿头溪祠续谱记略


邓守政
旺族邓氏,源远流长。系承曼姓,适骘豫章。
汉武中兴,禹露锋芒。封侯高密,列位显扬。
元末明初,剑拔驽张。鄱阳功封,邓清荣光。
时维隆庆,马乱兵荒。吾祖友庆,背水离江。
迁徙楚地,隶籍长阳。初落城东,永和坪上。
祖孺潘氏,育子三房。信亮贵公,易沿头乡。
方山根固,溪水流长。同根葛藟,藤蔓八方。
开派二十,分门立房。泰山坝地,建立祠堂。
农耕为本,奋发图强。诗书家规,礼义显彰。
繁衍生息,子孙荣昌。同祖族亲,万余兴邦。
历代久远,世事沧桑。碑记漫漶,谱载渺茫。
祠训无存,承启难详。为人子孙,岂无感伤。
适逢盛世,宗亲共倡。吾辈志士,齐聚一堂。
阖族修谱,述宗叙行。邓氏后裔,聚财崇尚。
选贤择仁,五载辛忙。承前启后,续写新章。
求同存异,资源共享。统谱同派,千古留芳。
先祖列宗,伏惟尚飨。子孙万代,后嗣富旺。
和宗耀祖,诚志发祥。道宏德远,敬兴南阳。
(2021年元月3日续修《族谱》倡议更改)

邓氏派系


谱载相同派系:邓天一君大,永治文宗邓,国开世守长,邦启学士昌。
续谱新增派系:和贵耀祖彰,诚信志发祥。德亮弘盛远,敬善兴南阳。

邓氏祠堂


原建于泰山坝,解放后改为学校,现为龙舟坪镇第二福利院。
祠堂对联:
后接方山根深蒂固,阅三千里关河迁居北楚。
前环汇水源远流长,绵亿万年统绪大启南阳。

南阳堂·沿头溪邓氏续谱方案(大纲)


一、思路:
全面组织宗亲,汇集人财物力,续修邓氏族谱,留存千古功德。
二、目标:
资源共享,求同存异,统谱同派,五年成谱。
三、作法:
(一)组织联动——统一组织,联谊互动,责任分担,目标大同。
(二)采集信息——寻根问祖,察碑读谱,阖族参与,登记录入。
(三)统筹资金——捐款出资,统收统付,功德分档,记录人物。
(四)编修族谱——严谨谋篇,编章分目,一总三分,精准修谱。
(五)审核刊印——反复审核,认真查误,申请刊号,印刷成书。

筹委会咨询联系分工


筹委会成员(以派系和年龄为序):
邓国沛、邓守政(大)、邓守海(方家台)、邓爱民、邓玉龙(守字辈)、邓长连、邓长国、邓华林(长字辈)、邓新年(邦字辈)。
咨询联系分责:
协调牵头人:邓守政、邓国沛
邓朝贵支信息采集咨询人:(王家棚村)邓玉龙、邓新年
邓朝信支信息采集咨询人:(柘木山、大柳树)邓守海;(全伏山、郑家榜村)邓长连、邓爱民
邓朝亮支信息采集咨询人:(高家堰)邓国沛;(土地坡村、郑家榜村大湾)邓华林、邓守政:(王家棚村)邓玉龙、邓长国
磨市等外地(贵、信公后裔)信息采集咨询人:邓守政、邓爱民
资金筹集咨询人:邓长连
咨询联系方式:邓氏联谊群微信或单用微信联系(一般不用电话联系)
《南阳堂·沿头溪邓氏续修族谱》筹备委员会
2021年元月20日

《南阳堂.沿头溪邓氏再修谱》参与人员调整增补分工


原“筹委会”更名为:“发起人”,为原筹委会九人。
邓氏族人信息采集咨询人员调整增补分工:
总协调咨询牵头人:邓守政、邓长连、邓国沛
朝贵支咨询牵头人:邓守政、邓新年、邓守义、邓长新、邓金山、邓守全
朝信支咨询牵头人:邓长连、邓守政、邓守海(方家台)、邓守登(柘木山)、邓三友(厚丰溪)、邓华丽
朝亮支咨询牵头人:邓国沛、邓玉龙、邓华林、邓长国、邓守成、邓守卫、邓长淦
镇外分支咨询牵头人:邓国沛、邓守政、邓晓宁、邓启富、邓守卫、邓守金(五峰)
2021年元月20日分村(块)和筹资咨询牵头人分工不变。
“编委会”成员视情再定。
邓守政
2021年7月1日

南阳堂·邓氏沿头溪祠统一续谱编修委员会


第一主任:
邓守政 信公会春支,龙舟坪镇土地坡村樟木岩人
主 任:
邓长连 信公会春支,龙舟坪镇全伏山村上茅坪人
副 主 任:
邓国沛 亮公韶春支,高家堰镇古城村邓家台人
邓玉龙 亮公寿春支,守辈,龙舟坪镇王家棚村石牌子人
邓华林 亮公韶春支,长辈,龙舟坪镇土地坡村宋家湾人
邓爱民 信公会春支,守辈,龙舟坪镇全伏山村上茅坪人
邓守海 信公会春支,龙舟坪镇土地坡村方家台人
邓长国 亮公寿春支,龙舟坪镇王家棚村陈家湾人
邓新年 贵公熙春支,龙舟坪镇王家棚村下茅坪人
成 员:
邓金山 贵公德春支,邦辈,龙舟坪镇津洋社区潘家塘人
邓长云 贵公化春支,高家堰镇木桥溪村石城人
邓三友 信公迎春支,世辈,龙舟坪镇厚丰溪村横坡人
邓守金 信公会春支,五峰县长乐坪镇大湾村唐家湾人
邓守登 信公会春支,龙舟坪镇王家棚村柘木山人
邓浩荣 信公会春支,守辈,龙舟坪镇全伏山村上茅坪人
邓守荣 信公会春支,高家堰镇向日岭村龚空岭人
邓长新 贵公熙春支,龙舟坪镇王家棚村下茅坪人
邓晓宁 贵公熙春支,长辈,磨市镇黄荆庄村白果园人
邓守义 贵公熙春支,龙舟坪镇王家棚村下茅坪人
邓守信 信公会春支,龙舟坪镇郑家榜村郭家榜人
邓守全 贵公熙春支,龙舟坪胡家棚村太阳山人
邓守海 亮公游春支,龙舟坪镇白氏坪社区刘家冲人
邓华丽 信公会春支,长辈,龙舟坪镇王家棚村楠树窝人
邓守清 贵公熙春支,磨市镇玉宝村俞家坝人
邓启富 贵公德春支,磨市镇三口堰村邓家湾人
邓长淦 亮公寿春支,龙舟坪镇王家棚村小峡邑人
邓守成 亮公韶春支,龙舟坪镇郑家榜村大湾人
邓守国 亮公游春支,贺家坪镇贺家坪村麂子河人
邓守卫 亮公游春支,贺家坪镇贺家坪村麂子河人
邓江龙 信公迎春支,守辈,高家堰镇向日岭村津洋坪人
邓长红 贵公化春支,高家堰镇木桥溪村石城人
注:以上编修委员会成员,以参与续修族谱加入采集信息时间先后等为序。
2023年12月1日

南阳堂·邓氏长阳沿头溪祠续谱小结


2023年12月1日,长阳沿头溪祠邓氏续谱全体发启人在王家棚召开会议,对前三年续谱进行小结,对后两年续谱相关事宜进行商议。其小结如下:

前三年续谱推进简况——
(一)顺利启动
从2020年8月17日晚建立邓氏联谊微信群开始到2020年腊月初八筹备期间。
一是建立邓氏联谊微信群,长年保持要495人左右。
二是成立九人筹委会,次年更名为发起人,有效牵头、组织、协调、配合、亲为。
三是收集到邓氏宗谱或图片四册(套),分别是石城邓长红、邓长云提供清光绪二十五年手抄本《邓氏宗谱》;邓国沛提供清末民国初年邓全章《邓氏宗谱》;民国十年《邓氏宗谱》印刷本;邓青山提供民国十六年《邓氏宗谱》。后期又收到邓江龙提供民国初年邓朝信支谱手稿本。
四是出台启动续谱文字资料,分别在邓氏联谊群中发阅。主要有南阳堂·沿头溪邓氏续谱记略(原为倡仪288字);续谱方案(大纲);续修族谱初拟编委会筹建和分责方案;续修族谱采集信息通知;续谱招募志愿者倡议;再修族谱采集信息须知;资金筹集与使用方案。
五是2020年腊月初八召开启动会议。
(二)快速采集
按照续修族谱:“寻根问祖,察碑读谱,阖族参与,登记录入” 方案。
一是分支牵头、分片组织。实行九人分块分支牵头负责,征召参与采集族人信息自愿者30余人。自愿者采集信息贡献突出的有:邓守登(柘木山)、邓守金(五峰)、邓守义(退休干部)、邓守信(郑家榜)、邓守全(宜昌)、邓守清(玉宝)、邓长新(天堂坳)、邓长淦、邓晓宁、邓金山、邓启富等。
二是察碑读谱,准确对接。三年间主要寻察邓氏祖宗墓碑有:石牌栗树坡邓朝亮和邓朝贵碑;柘木山横湾子信公会春支邓文造等碑群和天佑岭邓焯夫妇合葬等群碑;厚丰溪信公迎春支邓宗荣等碑群;赵家窝子信公会春支邓国鹏碑;宋家湾亮公韶春支邓永山等碑群;郑家榜村大湾亮公韶春支邓文杏(训)等碑群;大堰乡邓家坳亮公韶春支邓文杞陈氏夫人等碑群和三洞水邓宗连及梅氏夫妇等碑群;下石灰亮公游春支邓永陈等碑群;贵州仁怀市信公韶春支邓财和邓国旺碑冯家山贵公熙春支邓昌等碑群;下茅坪贵公熙春支邓文兴、邓立、邓超、邓国秀等碑;四方岩贵公熙春支邓训、邓世传等碑;磨市镇白果园贵公熙春支邓恭碑、玉宝村俞家坝邓琼等碑群、芦溪贵公德春支邓铨等碑群;邓家坝贵公德春支邓廷杰夫人曾氏碑等数十座邓氏先祖墓碑。这些墓碑记载和宗谱记载互相对映,为邓氏宗亲族人祖嗣准确对接提供了可信依据。
三是分支分块寻访知情族人和知情邓氏亲人。主要有:郑家榜邓世禄夫妇、镇政府退休干部邓守海和麂子河邓守国等提供了下石灰邓永陈支族人属邓游春支准确信息;下茅坪邓长新、邓长贵、邓长木等提供了三口井熙春支准确信息;三洞水村邓国源、邓国华等提供了韶春邓治安支的准确信息;磨市镇三口堰村和芦溪村邓长安、邓长魁、邓邦本、邓邦新、邓邦秀、邓邦元、邓启富等提供了德春支邓铨等族人准确信息;磨市镇黄荆庄村邓守宪、邓守贵、邓守尧、邓长勇、邓晓宁等提供了熙春支邓光墀支族人信息;玉宝村邓守清等提供了熙春支邓琼后辈族人信息;五峰大湾村邓守金提供了熙春支邓岚后人信息等。高家堰镇石城邓长红等提共并录入了化春支邓仕后人信息。
(三)随即录入
从明朝初年邓清开始至2023年11月21日止,共录入11200余人信息,包括邓友庆来长阳之前。
一是聘请宗谱电子文档专家向世新老师帮助建立、维护南阳堂邓氏沿头溪祠电子网,及时登记录入。邓氏随时查看族人信息。
二是对已收集到的沿头溪南阳堂邓氏族谱4册(套)进行信息录入,计3800人左右。方便邓氏族人对先祖留存下来邓氏源流、来长阳后邓氏分支祖宗繁衍生息信息有一个大致了解。
三是边采集邓氏族人信息边利用微信等方式传递信息,准确录入新采集年8000人以上,并可随时随地查访,提出信息疑问,随时纠正采集过程中出现错误。
(四)倡导筹资
按照续修族谱:“捐款出资,统收统付,功德分档,记录人物”的方案要求统筹资金。
一是成立邓长连牵头管理小组。
二是资金筹集与使用方案(征求意见稿)。
三是微信倡导和分散联系筹资,有31名族人家庭自愿出资捐资82500元。

后两年续谱主要事项——
成立长阳沿头溪南阳堂·邓氏续谱编修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续谱“三主一辅”工作。
(一)做好邓氏续谱编修为主。
确定、人员、确定、经费、确定内容。2024年按照南阳堂·沿头溪邓氏续谱方案(大纲)中编修族谱——“严谨谋篇,编章分目,总分结合,精准修谱”要求。要把原分支编修族谱合并综述,其内容要求:
1、谋篇布局得体,源流、祠堂、派辈、人物等项系记述精准,综述详略恰如其分。
2、祖嗣编排采取“总分结合,公支排列,五辈一排,长房优先”方法,做到一目了然,雅俗共赏。
3、本次续谱挂钩企业简介、人物简介。
4、本次续编启动、采集等相关资料。
5、相关图片如:封面设计;分支宗谱相关内容图片;邓氏祖墓碑图片、拓片;邓氏族人聚居地图片;本次续修过程中重要活动图片等。2025年付印。
(二)做好邓氏宗亲信息审核准确为主
审核原则以“谁采集录入,谁审核准确”,审核主要是祖嗣对接;族人及配偶名字;同时补充、完善、改正已经采集录入邓氏族人相关信息。
(三)继续筹集续谱所需资金为主
按照南阳堂·沿头溪邓氏续谱方案(大纲)中统筹资金——“捐款出资,统收统付,功德分档,记录人物”要求筹集续谱所需资金。正式出台“续谱资金筹集管理使用办法”,面向族人筹集续谱资金。电子族谱增设捐资“光荣榜”及时公布捐信息。
(四)做好邓氏宗亲信息采集录入为辅
采集重点是还没有联系上的聚居族人地方,或散居族人。实行“族人意原为主,采集录入为辅”的“双项”选择方法进行。
南阳堂邓氏沿头溪祠续谱委员会 邓守政
2023年12.月1日(二0二三年十月十九日)

南阳堂·邓氏沿头溪祠续谱


源流究考


《南阳堂·邓氏沿头溪祠续谱记略》前段略记了沿头溪祠邓氏源流:“旺族邓氏,源远流长。系承曼姓,适骘豫章。汉武中兴,禹露锋芒。封侯高密,列位显扬。元末明初,剑拔驽张。鄱阳功封,邓清荣光。时维隆庆,马乱兵荒。吾祖友庆,背水离江。迁徙楚地,隶籍长阳。初落城东,永和坪上。祖孺潘氏,育子三房。信亮贵公,易沿头乡。”南阳堂·邓氏沿头溪祠源流究考,须把握4个节点:商朝曼季;东汉邓禹:明初邓清;清末邓友(有)庆。
第一节点人物,商朝曼季。
亮、贵先谱载:“邓,南阳郡,系出曼姓,商武丁封叔曼季于邓,赐姓曼,后以国为氏”。细细究考南阳堂·邓氏沿头溪祠邓氏出自子姓,为商朝皇族裔孙。商王武丁灭姒姓邓国,封其叔父曼季于河北的邓,并赐姓曼,侯爵(今河南孟州西古邓城)。周武王于公元前1046年灭商,子姓邓国被迫南迁湖北襄樊北古邓塞。公元前678年楚文王灭邓祁侯,邓国亡,子孙以邓为氏。邓氏族人北迁定居于今河南邓州,西汉时形成著名南阳望族。曼季是邓姓族人公认始祖,子姓邓氏是组成汉族邓姓群体最主要成员,其历史至少有2600多年。
第二节点人物,东汉邓禹。
信、亮、贵公先谱载:“汉邓禹字伯华,应角宿而生,为云台首将,西入关中(陕西省),吏民望风而附。禹每驻即劳之,由是名震关西,封高密候。见马援等功臣多败,乃自隐去,有子十三人,各使执一艺,闺门雍睦,累世冠汉几百余人,几种人多异才。曰:邓林材木。”“邓禹,辅光武帝中兴,封高密侯,位列二十八宿之首。有子十三人,使之各执一艺,闺门雍肃,累世宠。汉廷者凡百余人,故称人多异才,日邓林材木。”“今我宗族者皆系禹公之后裔也。汉封禹于南阳,世袭其职,故后世能称南阳世家也。以系我姓之老籍,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籍于此后世赖之以前之事,姓氏族笺上有叙及此。”
第三节点人物,明初邓清。
信、亮、贵公先谱载:“邓清,系直南凤阳府定远县太平里人氏,明初从高皇帝泗上后,以鄱阳功封明威将军。所生一子名邓义,世袭将军。”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史志中心向家舟先生提供的明嘉靖《荆州府志》卷七武备勋旧中载:“邓清,定远人,洪武十一年以武德卫千户升除□荆州卫权指挥佥事(官名),卒,子义袭荆州左卫,子诚袭,卒,子瑄袭,卒,子珏袭,卒,姪。”《荆州府志》记载与邓氏先谱记录完全吻合。亮、贵手抄本谱称邓清为南阳堂·邓氏沿头溪祠邓氏一世祖。本次续谱遵循亮、贵手抄本谱排列。
第四节点人物,明末邓友庆。
沿头溪祠邓氏来祖公公邓友庆,来长阳落籍详细时间是哪一年?信、亮、贵先谱并未有明确记载。但信公支先谱有这样记载:“铭曰:吁嗟我祖,隶籍佷阳,时维隆庆(隆庆,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坖年号,时间为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至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来自豫章(豫章,南昌别称)。”说明是明末(1567—1572年)来自江西南昌,至2023年已450余年,正好与泰(太)山坝祠东道路间白果树龄吻合。相传此株白果树为朝信公或是其子会春所栽,白果树龄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林业局鉴定(400余年)。当地族亲讲,信公葬白果树南侧山脚,后农田改造时全部覆盖。
信公先谱载:吾祖世澄在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湾柳树土地朱氏巷居住,生友庆,迁于湖北长阳县,享年八十二岁葬永禾坪。祖母潘氏,葬三里店,生子三,长朝信、次朝亮、次朝贵。信迁沿头溪柘木山,亮迁沿头溪邓家湾,贵迁沿头溪四方岩,开基立业,流传至今。
亮公先谱载:吾祖邓世澄在滇南被乱,逃于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湾柳树朱氏巷土地居住,生子友庆。庆公迁于楚北宜昌府长阳县。庆享年八十二岁,患疾而卒,葬于永禾坪。庆妻潘氏,葬于三里店。庆子朝亮、朝贵、朝信至沿头溪邓家湾开基立业,传流后裔。
贵公先谱载:吾祖邓世澄在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湾柳树土地朱氏巷土地居住,生子友庆。庆公被乱,移居长邑,享年八十二岁,患疾而卒,葬于永何坪。祖母潘氏,葬于三里店。所生三子朝贵、朝亮、朝信至沿头溪邓家湾开立创业,传流后裔。
信、亮、贵公先谱载共识:一是沿头溪祠邓氏来长阳先祖为邓友庆;二是庆公生于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湾柳树朱氏巷;三是隆庆年间,庆公来长阳先居永和坪,子朝信、亮、贵(先谱排列不一)至沿头溪,信迁沿头溪柘木山,亮迁沿头溪邓家湾,贵迁沿头溪四方岩,开基立业,流传至今。

先谱遗存


从启动到采集信息阶段,我们收集到五册(套)邓氏支谱。5册支谱各有所长,各有欠缺,且能互为补充。分别是:王家棚村榨木山邓守信、楠树窝邓守虎提供信公支民国十年《邓氏宗谱》印刷本;陈家湾邓青山提供亮公寿春支民国十六年《邓氏宗谱》;高家堰镇古城村邓国沛提供亮公支清末民国初年邓全章手抄本《邓氏宗谱》,木桥溪村石城邓长红、邓长云提供贵公支清光绪二十五年邓开炳手抄本《邓氏宗谱》;县城邓江龙提供民国初年邓朝信支谱邓开泰手稿本。
5册支谱分别简介如下:
一、信公支南阳世家《邓氏族谱》印刷本是目前收集最完整的族谱。于民国十年创修,宜都章文伯印。由国柽、国珂、国彦、国英、国策、国瑚、国瓆、国安、国庆、国森等公启,国彦、国英、国珂创修,开泰纂修,国策、国森鉴修,国兴、国柽採访。内容有:南阳堂修谱公启、南阳堂朝信公后裔修谱序、邓天两代纪录简略辨、落籍佷阳之源流、邓柄公兴家传、贺宗孙开太修谱序、合建宗祠序、派序、祠堂对联、春祀对联、修谱凡例、创修族谱名目、原籍江西之人物世派、落籍佷阳之本支世序等。但没有录入亮、贵公族人信息。
二、信公支南阳世家《邓氏族谱》手稿本。注明由邓开泰保管,后流传至邓江龙先祖保存下来。手稿本在印刷本之上进行了完善,主要是增加了二十派辈;朝信支邓、天两代进行补充邓接;收集到采集信息过程诗作等。因历史久远,保管有误,部分残缺。
三、亮公支南阳世家《邓氏族谱》。由韶春后裔邓宗傅,号全章手抄,时间约清后期。其内容:简述邓氏源流系出曼性,商武丁封叔曼季于邓赐性;简述历代邓氏名人、邓氏宗谱引言、族谱序、邓氏族谱序、例言等;邓氏族谱编次自明初记录予之嫡派祖讳及悉註;邓清开始至邓友庆来长阳落籍派序、庆子亮、贵、信之迁居沿头溪等详细内容;具体详录韶春支族人编次,简录了寿春、化春、熙春、德春部分族人编次(游春未录;滋春、明春无子嗣,故未详录)。
四、贵公支南阳世家《邓氏宗谱》。由化春后裔邓开炳手抄,时间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岁次仲月(2月)二旬日(22日)二十五世孙(开字辈)敬书。其主要内容与邓宗傅手抄本系同一母本,只是在春字辈以下邓氏族人编次详略不一。其具体内容:简述邓氏源流系出曼性,商武丁封叔曼季于邓赐性;简述历代邓氏名人、邓氏宗谱引言、族谱序、邓氏族谱序、例言等;邓氏族谱编次自明初记录予之嫡派祖讳及悉註;邓清开始至邓友庆来长阳落籍派序、庆子亮、贵、信之迁居沿头溪等详细内容;具体详录化春支族人编次,简录了韶春、寿春、熙春、游春、德春(滋春、明春无子嗣,故未详录)。
五、寿春支南阳世家《邓氏族谱》印刷本。是唯一也是最完整的春字辈支谱,于民国二十六年创修。由国祥字瑞麟主修,开仕字作仁、开明字心白协修,国宜、国宙、国芹、国泰、开炳、开桂、开焕、开学、世坤、世金、世家、世达为助理,世焕字少香采访,开智字慧轩校阅,于民国二十六年丁丑岁(1937年)大吕月(十二月亦即腊月)穀旦日(吉日代称)告竣。内容依序有:(1)创修支谱凡例、创修邓氏支谱序、协修支谱引言及题辞、修谱名目、伯父文恒公暨伯母贡孺人合葬墓表、清大学邓树声先生墓表、邓母杨孺人墓表、邓母习孺人墓表、邓氏宗谱引言、邓氏宗谱序、邓氏族谱序、宗谱序、例言、邓氏宗谱世系等。(2)谱中世系录自明初邓清至明未10世与信、亮、贵支谱相同。派辈自第十四后二十派辈与沿头溪祠统一相同,在辈后分两次增加共十辈。(3)世系排列与信、亮、贵公支谱不同的是将邓友庆排为一世祖,详录友庆葬永和坪白鹤坝栗树坡半坡(鸣凤塔南侧半坡,现墓碑已毁无迹),坐北朝南,有碑可查,在长阳县治下十里;详录庆配潘氏葬本里湾三里店枫相树岭上半腰,坐北向南,有碑可查,在长阳县治上三里。(4)详录了朝亮及原配周氏、继配黄氏和朝贵及配姜氏均葬于四方岩下石牌子栗树包,在周、黄、姜氏后录同载同序八子:化春、寿春、熙春、滋春、游春、德春、荣春、韶春,与亮、贵公墓碑所载基本相同。(5)详录了邓帮春后裔世系。但该谱未载入朝信公任何信息。
亮、贵公支先谱同载:大清康熙已酉春(公元1669年)正月元旦九世孙允庆谨编《邓氏宗谱引言》;大清康熙四年(1665年)岁次已仲春月九世孙允萃(九世祖邓允萃)谨记《族谱序》;康熙七年(1668年)岁次戊申孟冬月望日允师书于城东之觉堂《族谱序》等。现录入大清康熙八年(1669年)岁次已西孟春吉旦九世孙允庆敬撰《邓氏族谱序》康熙八年(1669年)岁在屠维孟春月之二日十世孙世纲敬撰《族谱序》略记修谱过程和内容。同载:“自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有叔祖邓世纲被贼兵扰乱,逃于江西钟祥府顺成县。至崇祯十七年(1645年),复转柳州,时逢闯王作乱又转江西吉安府吉水县。至清朝顺治十八年(1661年)辛丑,族人逃往异邑。从此以前之谱由康熙十六年(1677年)岁次丁巳孟春月,熙春、化春二人复往江西敬造。”
综上可鉴:(1)清康熙初时曾造有谱,并与邓清后辈对接。(2)亮、贵公支先谱并未提及沿头溪祠编修有总谱,续谱期间也没有发现有全祠邓氏统一编修的《族谱》(3)亮、贵支谱源出何处?抄本并未註明,或是亮、贵支先辈未完成之简谱。5册支谱为本资续谱提供了一定基础依据,其所载各异内容亦为本次续谱无疑增加了一定难度。但只要我们全体族亲共同一致按照筹委会(发起人)“全面组织宗亲,汇集人财物力,续修邓氏族谱,彰显团结融合,留存千古功德。” 思路进行,一定能预期达到“资源共享,求同存异,统谱同派,五年成谱”目标。

宗祠变迁


“族姓之有宗祠,所以奉先启后。”宗祠,合族为祭祀始迁祖而立的总祠。该族之人,人人“有份”。属于宗族的祠堂或为宗祠。
宗祠既是宗族祭祀祖先的中心,又是宗族议事、执法,实行宗族统治中心,宗祠规模和等级最高,代表整个家族兴旺与荣誉,是全体族人的象征,因此宗祠建设需要很大人力和物力。
南阳堂·邓氏沿头溪早期议事之所难为人知,或是临时搭建,或是设大户人家。族亲记忆邓氏宗祠为朝信公后裔于清后期所建。信公民国十年《邓氏族谱》载,香泉(会春后裔邓宗泮号香泉)公撰《合建宗祠序》,明确记述泰山坝邓氏宗祠建、扩轨迹。
“吾族宗祠之建,始自曾祖(邓永直)公,有志未逮。而大及醇宇公继之”。
“先严(亡父)秀水(邓文造字秀水)公成之时,惟筹诸近房得钱三百余串(铜钱160枚为一串)。先严谓不足以成事也。为之借贷生息,利致千金,然后鸠工庇材,卜筑方山之下(泰山坝),自经始以至落成。罔(不)辞劳瘁(过渡劳累),且值产水陆二形,获租五石六斗,以为祀事看守之所需。迄今俎豆(祭祀和崇奉)无替,庙貌如新,皆先严创始之力也。”
“顾吾族自豫章迁徙以来,十余世于兹矣。幸逢国家休息之恩,祖宗栽培之德,其间履丰厚侧冠裳者,代不乏人。而顾使骨肉畛域(范围),或得与祭,或不得与于祭,皆士君子之所心疚也。”
“乃越五十载,而有侄德明公其人焉。公昆季(兄弟)有三序(指时间、重要、紧急顺序),当其仲泮后捐饷例选知县,乃独绝意於仕进尤,笃志於本支甲戌岁(1874年)族兄宗统(信公一葵支)首倡合祠之议,而众论汹汹,迄无所成。”“公乃引为己任,慨然以合建为是,谴统商及於予兄弟予,曰此先君子未竟之志也,敢弗竭力从事由是浮议以息功用以与其时同募化者则有若庠生树堂开洋及太学国义(信公一甫支)也。任采买者则有若宗成太学睦也,理账务者则有若宗统及顺也,远近亲疏将踊跃而经营之劳出入之需。悉公一身任之,于是增其基址,扩其规模,东开花园,西列学舍,寝室仍旧,大厅维新。虽无舟楹刻桷之美,自昭朴素浑坚之工,诚足以尽祠宇之大观而无恨者矣。然又恐积储未广,无以供粢盛(谷物)备修葺(修理)也,爰(于是)将所值近祠旱田二形、包谷五石四斗,慷慨施予。”
“盖惟先君子克创于前,公克善于后,贻数世无穷之福也。后之人当尤思家,称阀阅世,累簪缨(喻高官显宦)椒衍瓜绵(喻家族繁衍昌盛,人丁兴旺),继承而光大之,庶不负先君子乃公之苦心矣。”
祠堂对联:
后接方山,根深蒂固,阅三千里关河迁居北楚。
前环汇水,源远流长,绵亿万年统绪大启南阳。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县、区人民政府将邓氏宗祠略为修改,设王家棚完全小学,王家棚周边村落小学低年级和沿头溪流域小学高年级全部就读该校。西端两间两层教室设五、六年级一至四年级教室和西增设大操场。
小学主区(五六年级学生孝学及师生食宿生活区)全部是原邓氏宗祠,保存完好。凡在20世纪50至70年代在该校就读小学的族人都知晓。邓氏宗祠坐南朝北,后据方山,前环溪流。占地近2000平方米,东西向呈纵长方形布周围院墙高。主祠为砖木混和结构,穿斗式梁架。墙体砌砖用本地烧制青砖,小青瓦屋面,屋面两端设墀头。前厅与正堂隔天井丹墀相望,正堂曾为族亲议事之地,宽敝高端大雅。二层为转阁式走廊,与六年级教室、教师寝室、前后厅二楼男女寄读生住区相连,东西两端木制板梯上下。为长阳境内姓氏宗祠最好。
20世纪90年代,国家推行九年义务教育,王家棚完全小学改设为王家棚中学,招收王家棚、郑家榜区域中学生。2002年,生源减少,该中学与两河口中学合并,此中学改设龙舟坪镇第二福利院。
邓氏宗祠经数十年先学校、后福利院重新布局建设,原貌荡然无余。唯有祠东那棵四百余年间见证邓氏宗祠变迁史且饱经沧桑的银杏树(亦称子孙树),毅然坚守在两河口—郑家榜公路中间,随时恭候流落他乡邓氏子嗣前来询访。

派辈统一


几支先谱中可悉,自元末明初邓清开始到来长阳先祖邓友庆之前捋顺十辈,即:邓邓邓邓邓,邓宗(倒派)希允世。
邓友庆来长阳落籍后派辈:友朝春,春字派以下再开派二十辈。几百年间,沿头溪祠派辈增调并不一致。近几年收集分支族谱和碑记增调派辈部分整理如下。
邓朝信支谱派辈:
邓天一君大,永治文宗邓,
国开世守长,邦启学士昌。
邓朝信支邓开泰手稿谱增派:
家庭宏教育,熙宁庆吉祥,
雍睦流传远,忠孝正纪纲。
邓朝贵支手抄谱派辈:
邓天一君大,永治文武宗,(“武宗”旁抄:后起名改作文宗邓)。
国开世守长,邦启学士昌,
邓朝贵支手抄谱派辈:
邓天一君大,永治文宗邓,
国开世守长,邦启学仕昌,
富贵友朝春,科及在发详。
邓朝亮、贵碑记派辈:
邓天一君大,永治文武宗,
国开世守长,邦启学士昌,
富贵友朝春,科举在发祥。
邓寿春支谱印刷本派序后两次再增派:
邓天一君大,永治文宗邓,
国开世守长,邦启学士昌。
一次毛笔书增写:诗书传家信。
二次钢笔书增写:孝正振纲(冈)常。
全伏山村下石灰邓游春支后裔邓永陈石碑记派辈:
邓天一君大,永治文宗邓,
国开世守长,邦启学士昌。
邓家坝邓开炳(德春后裔)碑记邓氏派辈:
邓天宜君大,永治文武宗,
国开士守长,邦启学业昌,
富贵永久远,科吉在发祥。
磨市镇邓家湾邓世焜(德春后裔)石碑记派辈:
有天余金大,永志文光正,
廷开世守长,邦启学业昌。
富贵友朝春,科举再发祥。
实际起名时,贵公熙春支把“宗”派改为“光”,收集到亮公、贵公支手抄本中,贵公熙春支将“宗”字辈全以“光”字辈起名,并全部入谱。贵公德春支将“国”辈改为“廷”,虽未见记载入谱,但其石碑全部记载为廷。在德公支后裔聚集地龙舟坪镇邓家坝、果酒岩;磨市镇芦溪、三口堰、邓家湾现存墓碑可见。并在这支族人中口传心记。
综上可以说明三点:一是邓氏先祖共同确定二十辈,即:“邓天一君大,永治文宗邓,国开世守长,邦启学士昌”。这是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撼动的。二是几支族人都知道邓氏族人兴旺,担心没有续派,后辈起名难于承接,有增派愿望。三是分支族人改派或增派,有利和其他支族人区别。
但如此各立支派,派序不能统一,必然会导致一个宗祠族亲分群分心。且分支增派都有不同缺憾,不能与前二十派连续,更没有共同意愿完全统一。
这次续谱首先就明确了“全面组织宗亲,汇集人财物力,续修邓氏族谱,彰显团结融合,留存千古功德”思路。有“统谱同派”共同目标。筹委会经过一年多研考,在2020年“腊八”就在邓氏电子族谱上公布了新增二十辈,即:“和贵耀祖彰,诚信志发祥,德亮弘盛远,敬善兴南阳”。
新增二十派辈特点:一是派中“和贵、诚信、德亮、敬善”是族亲最为基本行事做人准则,也十分吻和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二是把三名最早到沿头溪落籍邓氏先祖朝贵、朝信、朝亮包含在内;三是派中“耀祖彰,志、发、祥,弘、盛、远,兴南阳”是全体族亲代代相传并遵循的基本前提、要求及目标。
我们这次“统谱同派”,最终目的就是要求后辈知晓邓氏文化,特别是子嗣取名时有所遵循。既避免同祠邓氏派辈高低不分,又避免同姓和近亲婚育,有利于区别于其他宗祠邓氏,还便于本祠邓氏后世子孙访祖寻根。

家法记忆


南阳堂·沿头溪祠信公支民国十年谱载《公订家法》。“家与国一体也,有国法亦即有家法。族中无论何行交涉,先在祠以家法公同处论,其有不服家法者,始惩之以国法。既可振一族之纲,并可保一族之产,何幸如之。同族因共约法数章,载诸谱末名”《公订家法》共25条全文如(下):
一、修陵园。夫祠为先人神灵所凭,墓乃祖宗骨血所在,春秋祭扫务必随时修理。倘有牛践马踏听其倾毁者,当茔笞五十,迫令完修,至遇外姓合族公同理论。
二、保祠物。夫寸草寸木,物各有主,公私之间尤宜明辨,倘有私盗祠内材料或毁坏祠中器具者,在祠笞一百,仍将原物追还,遇外姓合族公理。
三、春秋祭祀。必以大宗之,后为主祭,余为助祭,皆必衣冠整齐,以昭恭敬,否即为亵渎。
四、祭毕受胙饮酒,须序次分坐,彼此交酬。如过饮乱性在祠喧哗者,重责不贷。
五、长房长子不得出祧(过继同胞或同宗的孩子经自已的行为),重宗法也,违者议罚。
六、族长、户首上代祖宗执法,下为族中表率,任大责重。择立须慎,一经择立,务宜顾名思义,共体祖德,但族众不得以年分相抗,扰乱家规。
七、户首不禀明,族长不敢执法。但有小故或族长窎远,许本房户首协同他支户首秉公处分后,仍申明族长。
八、为族长者,凡户首报有不法事故,当随报随决,如因循观望党比,出人事发即坐罪。
九、为族长者,凡有申明投报,当按情察究,依法论断,大故同各户首议处。
十、男正乎外,女正乎内,古训昭然。如有夫纲不振,女专男权致生事端,重加惩责,大故则公同送官处治。
十一、族内勿论大小事故,不可私行与讼务,先投鸣户族理处,倘有不经户族私行控告者,重加惩责;听其终讼,理屈者再责。
十二、修祠宇。夫祠内稞租原为看守修葺备值,年户首必随时修补,有余始以供他用,如坐视不理,一经倾塌,无论有亏公款与否,公向族长理论责令倍偿。
十三、维秩序。夫谋夫孔多事,用不集责,非专属谁敢任咎祠内论,无何行事务由户首公议之,须听族长断决之,他人无得从旁喧哗,扰乱秩序,如有违者公同惩责。
十四、谋共和。夫一族之庶务綦繁,族长力难独支,凡有户首之责者,亦宜同寅协恭,参赞助理。苟贪逸恶劳,临时推诿,公同议罚。
十五、专责成。族长乃一族之主宰,凡族中有素好非为者,理宜随时检察,预为约束。苟优柔养奸,一经事发,群向族长问罪。
十六、正名分。夫长幼尊卑,名分昭然。一族之中有下犯上,少陵长,肆无忌惮者,须在祠杖笞,以其之轻重酌定之。倘听他人把持,抗公违法,合族公同送官。
十七、正纲常。上淫下烝,律有明条,族中如有叔就嫂,伯就弟行同禽兽者,合族公同议罚处,令男女另嫁另娶,不得拟以离婚之例。
十八、明种。夫族兴灭继绝,圣朝颁有明典,但所继者必实昭穆所出,然后共认为一本之传,倘有桃畺李代,私养异姓者,一经发觉随时摘出祠外,一切家产仍照乏嗣之例,均没公入。
十九、明祀事。夫春荐秋尝,典礼不愆,以其不与,何苦不祭,每年祭祀之期,族长户首必亲身来祠,对越奔走为合族倡,如有托故推诿,请人代祭者,虽三尺童子亦得指责,两届不至则将其位置推倒。
二十、禁异姓。夫赘婿为子,何啻姊妹为婚,伤风败俗,莫此为甚,以后族中如有改名换姓,无论招赘入赘一律禁止,倘借自由之说故违禁令,以家法从事。
二十一、别嫌疑。夫离坐亲援男女之防綦严,故无论伯嫂弟媳均宜严气正行,勿得轻浮戏谑,致起疑端,违者家法从事。
二十二、完嫁娶。夫漂梅桃夭,婚贵及时,故子女既长,宜及时完婚,其已出嫁者,尤宜勉以孝顺,勿得溺爱,护短久住娘家,违者绳以家法。
二十三、同御侮。夫至亲相护,原非刁梭,族中如有愚懦无知受强暴之欺侮,祠内须代为昭雪,以安善良而抑豪强。
二十四、敦戚谊。夫甥舅原属互作,修短自有定数,族中如有妇女嫁而殀亡者,勿得借口生端,纠众兹扰。倘遇毒姑恶舅嫌贱,折磨死于非命者不在此例。
二十五、戒游惰。夫恒心根于恒产,放僻之为多由游惰,凡族中游浪子,子弟不习正业者,须责成父兄,父兄不能教则合族共惩,在祠杖责,其有本性难移者,随即摘之祠外,不得与昭穆齿。
随着社会发展,宗亲人员不断流动,宗族家法意识越来越淡薄,听老一辈讲宗族家法,都有点不懂。其实宗族家法里面包含老祖宗世界观和人生观,一但这些东西失去,也就渐渐跟邓氏宗亲历史文化脱节。自新中国建立至社会主义法制十分健的全新历史时期,族人崇尚法制,依法行事,守法做人。封建家法应随历史长河而流逝,最多为南阳堂·沿头溪祠邓氏宗亲留存永久性记忆。

以上资料还需录入相关先谱照片等佐证,或增加新的内容。另有:墓碑拾遗、分支觅迹、人物荟萃、文化集锦、疑惑解释待续。
(邓守政,2023.11.25日)

南阳堂·邓氏沿头溪祠续谱资金筹集管理使用办法


根据《南阳堂·邓氏沿头溪续谱方案》(大纲)办法之“捐款出资,统收统付,功德分档,记录人物”要求。提出如下资金筹集与管理使用办法:
一、筹集资金
(一)族人收藏家谱书款,暂时定价480元,初步计划编排规模:图片、总谱和三支谱共约50千字(刊面)左右,申请刊号,印刷彩印精装本。
(二)向全体族亲倡议捐资,完全自觉自愿,可一次或几次捐资。编委会根据各自捐资累计数额,实行分档记录入谱。具体实施办法:
1、捐款500元以上不足1000元的个人,记录捐资名册,赠送族谱1本。
2、累计捐款1000元以上不足5000元的个人,记录出资名册表录;收录本人登记照片;赠送族谱1本。
3、累计捐款数额超过5000元以上不足10000的个人, 录入人物简介;收录本人登记照片;赠送族谱1本。
4、累计捐款数额超过 10000元以上不足20000元的,录入人物介绍;刊印全家福彩色照片1张;赠送族谱。
5、累计捐款数额20000元以上不足30000的个人,录入刊印人物详情简介;刊印全家福彩色照片1张,附简要文字说明;赠送族谱;整理装订家谱简本。
6、企业累计捐款数额超过30000元以上的邓氏企业或个人,录入刊印人物、企业简介;刊印整篇幅全家福彩色照片1张,附简要文字说明;赠送族谱:整理编修装订家谱。
(三)转款账号:湖北农村信用社(农商行)邓晓华;卡号6224 1200 6848 1426;
族亲捐资与邓长连直接联系,电话:13487216118。

二、使用范围
所有筹集资金主要用于:
(一)组织、信息采集活动
1、会议、活动费用。
2、信息采集费用。信息采集员就近为原则,主要支付涉及通讯费、交通路油费等,根据编委会财务状况,对编委和志愿工作者适当给予通讯费和路油费补贴。
3、需要涉外采集信息,由编委会审核后酌情据实报销差旅费。
(二)人工工资
续修邓氏宗谱,全员本着为族亲作奉献的精神,族谱刊印出书时,参加编委和志愿工作者免费赠送一套谱书。最后根据资金节余情况,视情适当支付辛劳工资。
(三)编审刊印
1、编审、校稿、定稿费用。
2、活动场地和编审餐宿费用。
3、申请刊号、印刷出版、公开发行费用。
三、监管措施
(一)筹委会成立资金筹集、管理小组,由邓长连、邓长国、邓新年3人组成小组,具体负责日常管理。邓玉龙、邓华林负责资金筹集、管理及使用审核签字。
(二)邓氏族亲邓晓华专人专户义务管理,在银行成立专户,实行筹委会成员邓守政、邓长连担保连责。
(三)坚持捐资随时公布;资金使用每季度公布。在本次修谱结束以后,由编委会集体审核,公示本次修谱收支情况,封存账据。

南阳堂·邓氏沿头溪祠续修族谱委员会
2023年12月1日

南阳堂•邓氏长阳沿头溪祠续谱捐资“光荣榜”


(2021年2月2日至2024年1月18日,以转账时间为序)

时间

姓名

金额

2021.2.2/2024.1.18

邓长连、向德菊

叁万元

2021.3.27

邓守政、向希美

壹万元

2021.3.27

邓长国、颜祥梅

伍仟元

2021.3.27

邓守海、沈红桂

壹仟元

2021.4.2

邓新年、曾艳

壹万元

2021.4.3

玉龙、王洪翠

贰仟元

2021.4.3

邓华林、向红艳

贰仟元

2021.4.3

邓国沛、曹宗秀

壹仟元

2021.4.3

邓守义、王家淑

壹仟元

2021.4.3

邓守勤

壹仟元

2021.4.3

邓兴无、董双凤

伍佰元

2021.4.3

邓长发、田于芳

壹仟元

2021.4.3

宁波、覃灵芝

贰仟元

2021.4.4

邓浩荣、朱翠芳

贰仟元

2021.4.4

开平、黄昌翠

贰仟元

2021.4.6/9.8

邓守华、刘正淑

伍仟元

2021.4.6

邓亚洲、汪洪桂

叁仟元

2021.4.9

邓荆洲、倪军安

贰仟元

2021.4.20

邓国清、高万美

壹仟元

2021.5.15

邓守成、郑诗菊

壹仟元

2021.5.19

邓开畔、李仲珍

壹仟元

2021.5.26

邓守华、颜祥春

壹仟元

2021.7.6

邓俊平、郑萌裕

壹仟元

2021.7.6

曹亮、王天旭

壹仟元

2021.7.10

刘拥军、罗翠(邓世英、刘正福长子)

贰仟元

2021.7.13

邓守国、戴玲玲

伍仟元

2021.8.5

邓爱民、李晓英

伍仟元

2021.9.8

邓海强、陈麒麟

壹仟元

2021.9.30

邓磊、覃晓红

壹仟元

2021.10.23

邓长淦、胡思菊

壹仟元

2021.10.26

邓长权、苏媛

壹仟元

2022.2.21

邓梦飞、吴艳萍

伍佰元

2023.12.4

邓开权、方在先

壹万元

2023.12.6

邓三友、李桂花

壹仟元

2023.12.7

邓世勇、周胜利

贰仟元

2023.12.7

邓非(邓三君之子)

贰仟元

2024.1.4

邓世钊、姚应桂

壹仟元

2024.1.9

邓同忠、马学慧

贰仟元

2024.1.10

守卫、陈芳梅

壹仟元

2024.1.15

邓任平、郑小芹

贰仟元

合计

2020年腊八至2023年腊八捐资

拾贰万零肆仟

 

加入长阳沿头溪邓氏群

电子族谱不断更新中,尚未收录族人请加群联系!